中小学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教育”
当前,人工智能(AI)在校园中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如何用好人工智能促进智慧校园建设?近日,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围绕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校长李有毅、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数字教育部主任杨明欢、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毛道生、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总校长张华。
1 人工智能在校园应用的场景
记者:请几位谈谈,人工智能(AI)在学校中实现了哪些应用?有哪些代表性应用场景?
毛道生:人工智能在学校中的应用已渗透至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全流程,形成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场景。目前,成都正在推进AI应用在基础教育阶段横向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领域,纵向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在助学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AI学习伙伴矩阵”,其中含学科类、心理类、阅读类等智能学伴。在智能助教助研方面,主要是通过AI实现数据智能化分析,精准反映教学轨迹并提供改进策略,加速教师教学育人从“经验主导”向“数据赋能”转型。在智能助评助管方面,不少学校借助AI生成学生“成长画像”,一人一案,形成持续性、循环追踪的数据,对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指导。
张华:目前,我们学校教学基本实现全学科、常态化的AI应用。如通过AI学情分析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通过AI智慧体育、AI心理伙伴、AI辅导机器人、各种生成式AI系统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等。我校最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课堂AI学伴的常态化应用场景。依托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实现课堂全场景智能化:教师可快速生成课件、智能批改作业,学生通过语音交互完成答题,实时获取学情反馈。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小学体育课上,师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运动情况。思明区教育局供图
https://edu.gmw.cn/2025-09/02/content_38259476.htm
编辑:萧培 审编:益审核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