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硬”核企业为何能拿下质量标杆奖项
9月中旬,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株硬集团”)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行业唯一获奖单位。这是株硬集团继2022年荣获“湖南省长质量奖”后,在质量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殊荣。
中国质量奖包括正奖和提名奖,每2年评选一次,其中提名奖名额每届不超过90个组织和个人。这家生产“硬核”产品的企业,为何能拿下这项质量标杆的奖项?
制度“齿轮”的高精咬合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管控,绝不是依赖人工,而是严密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下的产物。
成立71年来,株硬集团始终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质量体系,引领硬质合金行业发展和进步,逐步建立并实施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GB/T 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近年来,围绕“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硬质材料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株硬集团又因时而动,构建了更加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质量战略管理工作体系。
在“市场技术双驱动的增量质量管理模式”下,以“增量”为核心理念,株硬集团不仅关注自身产品质量,更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A型蓝钨是制备高品质超细碳化钨的关键原料。为了拓展原料供应渠道,2020年株硬集团主动派团队到产业链上游企业进行辅导,联合开展A型蓝钨生产技术的攻关,实现了A型蓝钨的批量生产,整体提升了国内蓝钨制备技术水平。
株硬集团还在装备制造方面,积极与供应链企业联合研发关键工艺设备,实现高端硬质合金生产设备的进口替代。其中,与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国产压力烧结炉、涂层炉等设备,拥有“高温高压”“化学气相沉积”多项核心技术,设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不断的“基因密码”
产品质量的提升,源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改变,必须创新。
一直以来,株硬集团就是国内硬质合金工业的原创技术重要策源地,自成立起就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先后建成工业产品(硬质合金及钨制品)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承担了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及重点新产品项目。
一批创新成果,支撑了行业发展。
金洲公司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开发出直径0.01mm极小径系列铣刀,一举打破行业极限,解决了极致精微刀具国内空白的“卡脖子”问题,实现精密制造技术和微型刀具的跨越式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誉为“最精致的工业牙齿”。
株钻公司聚焦深孔加工领域“卡脖子”难题,实现多维度技术创新与突破,在材料端自主研发国产环保挤压成型剂,成本仅为进口25%,打破了国外对坯料的垄断,助力行业升级。
株硬集团研制生产的≤200nm碳化钨粉末,在装备和工艺关键点取得突破,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支撑了超细硬质合金向纳米化方向发展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品牌显色的实力支撑
作为国家制造业硬质合金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株硬集团持续聚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做深做实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钻石牌”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紧跟全球发展形势,近年来株硬集团大力发展绿色设计产品,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YK05牌号某型号球齿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荣誉,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标准的制定,更以“话语权”的主导,提升了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显色度。株硬集团主导制定的《硬质合金超声检测方法》,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粉末冶金委员会批准立项,首次为世界硬质合金检测体系标准做出了中国贡献。旗下金洲公司还是印制板用硬质合金精密微型钻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
多年来,作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硬质合金标准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株硬集团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6项、行业标准25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占行业国行标的60%以上,引领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一系列举措,不断增益品牌价值、放大品牌效应,株硬集团也在迈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新阶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649412584347207&wfr=spider&for=pc
编辑:萧培 审编:范伟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