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斩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

那些高频率更新、分享穿搭和养生等秘籍的“帅哥”“美女”,其视频内容细节丰富,且未设置AI生成提示,出镜者就一定是真人吗?媒体日前调查发现,有人利用AI造假无底线博眼球,以此作为起号变现捷径,虽然部分视频存在明显技术破绽,但浏览、点赞、评论量依旧可观。社交平台上还有不少AI造假起号教程,情感、养生、颜值类视频是“重灾区”,也有不少网友求购和出售账号,“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账号能卖到十几万元”。

AI造假起号,重点在于造假。最浅显的假,是画面以假乱真。《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AI生成合成内容进行显示标识和隐式标识,主流网络平台也普遍升级了AI内容识别系统,但一些人依然通过各种手段避开审核,甚至传授绕过平台“AI打标”的技巧,心存不轨。

所谓“教育专家”“养生专家”输出的观点中,不乏违背科学原则、极端绝对的说法,暗藏误导风险,当用户进行互动咨询时,账号背后的运营者还会借机推送“三无”产品。起号成功后,大多账号会隐藏AI引流内容,开始挂橱窗带货、引流卖课;有的顺势打出“AI起号实战”噱头,将自身包装成“成功案例”售卖起号课程;还有的账号被明码标价进行售卖。如此糊弄用户,无视消费者的知情权,无异于深度造假。

在“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疑遭勒索后自杀”等网络谣言背后,也有AI造假起号的身影。或生成数字人,或通过“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流程生成视频,一些人传播低俗猎奇信息,以此加速虚假新闻、谣言传播,扰乱网络空间秩序。这一层面的造假,影响更为广泛。

从技术层面看,AI造假起号黑灰产业链是技术异化的结果。在别有用心之人与平台的技术攻防战中,平台须不断提高对深度伪造内容的检测精度,打击和防范滥用AI行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有商家提到“现在平台风控很严,账号会升值”,有其现实逻辑。在AI加持下,批量起号的成本和门槛大大降低,只要平台不能百分百识别出违规内容,就会有账号仍能利用多手段变现,甚至成长为大号。而“变脸”带货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直接售卖账号则违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的规定,这类问题并非平台单方面就能解决。

其实,在AI普及之前就有人通过造谣等手段起号。技术治理能减少滥用AI带来的破坏力,但斩断违规账号流量变现的利益链条,才是从根源打击黑灰产业链的关键。AI造假起号怎么罚、买卖账号如何处理、如何完善公众参与乱象治理机制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净化内容生态。(维辰)

责任编辑:温馨宁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08-14/1519032530.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审核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