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可控是要务

2024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将关注重点瞄向了汽车智能化领域,范围涵盖了从宏观交通体系建设、产业供应链稳定,到微观产品体验、使用场景,还有数据、信息安全等方方面面。

朱华荣认为,未来智慧交通系统中人、车、路、云耦合,将伴生新风险、新问题。因此,应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顶层设计推动大装置建设,包括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科研平台,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

冯兴亚则关注到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安全可控问题。他表示,汽车芯片的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他提出攻克芯片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强化车端应用及完善应用配套等建议。

与新能源齐头并进,智能化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利好政策频出,车企也纷纷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落地进程,在一些示范区内,市民坐上无人巴士、出租车已不是新鲜事;智能化还为用户带来了划时代般的汽车驾乘体验,乘客在车内看电视、科幻的AR技术为驾驶者指路……但随着创新技术的落地、铺开,事关驾驶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逐渐显露。

郭跃/摄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将关注重点瞄向了汽车智能化领域,范围更是涵盖了从宏观交通体系建设、产业供应链稳定,到微观产品体验、使用场景,还有数据、信息安全等方方面面。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将目光着眼于未来智慧交通系统的安全可控。他介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伴生海量中国驾驶场景及用户数据,对车辆被动安全、智驾安全、信息安全领域提出更多挑战。未来智慧交通系统中人、车(含自动驾驶汽车、传统人驾车、机器人、飞行器等)、路、云耦合,将伴生极复杂交通场景恶性事故、大规模网络入侵与操控等新风险、新问题。

而当前,各汽车强国均已建成或在建集成车、路、云全交通要素在环的未来交通混合现实大科学装置,将前述问题在实验室环境中安全、可控的复现、分析与解决。但我国在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诸多问题,如中小型装置重复建设,大型装置空白。以及存量装置软硬件高度依赖国外供应商,自主可控欠缺。

为此,朱华荣建议,应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顶层设计推动大装置建设,包括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科研平台,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同时,将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以保障资源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则关注到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安全可控问题。他表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制高点,汽车芯片的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冯兴亚提出攻克芯片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强化车端应用及完善应用配套等建议。

而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更聚焦于产品终端的体验。他表示,当前,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为更好地向智能汽车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

他建议,应规范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打造更安全的驾驶体验。规范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应用,保障无人化场景体验安全。规范车端数据使用,提升智能驾驶产品安全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何小鹏还考虑到了智能化与场景的结合。他指出,当下充电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白天充电设施使用紧张,但夜间公共充电设备大范围空置,造成了土地、电力、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极大削弱了充电站盈利能力。若借助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实现无人驾驶夜间自主寻桩充电,将用电负荷从日间高峰期规模化迁移至夜间低谷期,可有望显著改善日间高峰期的供需矛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充分发挥夜间电力富余且低成本的优势。

为此,何小鹏建议探索设立限定场景下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实现从“人找桩” 到 “车找桩”,将用电负荷从日间高峰期规模化迁移至夜间低谷期,并将充电从主动行为转变为自动化漫游式服务,从而形成电网、用户、充电站运营商、车企多赢格局。相关法规和试点也将同样适用于用户夜间自主泊车和低速物流等场景。

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认为数据安全应得到重视,他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由“硬件主导”到“软件定义”的发展,汽车已由“单一工业品”到“新数智空间”产品的属性变迁,在智能网联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产权需要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国家安全三者之间达成平衡。

但目前,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明,不利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导致车企等不便对相关数据进行合法充分的处理和使用,不利于相关数据由“数据碎片”的分散化向“数据粮仓”的集约化转变,不利于技术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为此,他建议,应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并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831531506249778&wfr=spider&for=pc

编辑:萧培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