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下乡

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一是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分别达到33.7%和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已经达到29.8%。。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80.2%;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累计建成充电桩627.8万台、换电站3460座,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已超过7000万公里。

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完善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乡村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乡村机动车发展速度较快,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比重在不断提升。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乡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8亿辆,其中汽车1.4亿辆,分别占全国的。并且乡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数增长幅度较快,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目前已达2.89亿人,占全国驾驶人数量的

虽然我国乡村汽车发展迅猛,但是相较于油车,新能源汽车仍渗透不足。

2022年中国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乡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远低于行业整体的25.6%。并且根据工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纯电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插混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两项数据均低于一二线城市水平。

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下乡已显效果,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自2020年7月起,工信部等多部门开启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年期间6批近200款下乡车型销量从2020年的39.7万辆增至2021年的106.8万辆,到2022年已达265.98万辆,累计410多万辆。而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乡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披露,到2030年,我国乡村地区电动汽车总保有量超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开辟空间。

三、如何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首先是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和生产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推动相关充电设施的建设。例如,加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提高其在乡村市场的竞争力。

新能源车企也需要继续研发更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受制于地理条件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的不同,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进一步从乡村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发和生产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些产品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实用性,并且价格适中,以满足乡村消费者的需求。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企业需要在乡村地区设立售后服务网点,提供专业的维修和保养服务,以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目前相较于城市,相关配套设施仍显不足。

政府与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乡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乡村消费者宣传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经济、舒适等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完善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改善充电设施,加强乡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乡村地区建设充电设施,同时支持乡民在自有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这样可以为乡村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目前来说在乡村领域,“充电难”与旅程焦虑仍比城市要大。

金融支持需要加大力度。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乡村消费者解决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金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向乡村消费者提供贷款、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务,以降低购买门槛,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销售。

总之,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研发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改善充电设施、提供金融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L8ipr7kWjW7GY4tlfw-_XmwEJp--6PXs2NtxIcIV--o6hU__

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一是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分别达到33.7%和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已经达到29.8%。。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80.2%;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累计建成充电桩627.8万台、换电站3460座,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已超过7000万公里。

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完善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乡村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乡村机动车发展速度较快,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比重在不断提升。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乡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8亿辆,其中汽车1.4亿辆,分别占全国的。并且乡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数增长幅度较快,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目前已达2.89亿人,占全国驾驶人数量的

虽然我国乡村汽车发展迅猛,但是相较于油车,新能源汽车仍渗透不足。

2022年中国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乡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远低于行业整体的25.6%。并且根据工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纯电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插混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两项数据均低于一二线城市水平。

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下乡已显效果,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自2020年7月起,工信部等多部门开启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年期间6批近200款下乡车型销量从2020年的39.7万辆增至2021年的106.8万辆,到2022年已达265.98万辆,累计410多万辆。而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乡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披露,到2030年,我国乡村地区电动汽车总保有量超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开辟空间。

三、如何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首先是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和生产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推动相关充电设施的建设。例如,加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提高其在乡村市场的竞争力。

新能源车企也需要继续研发更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受制于地理条件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的不同,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进一步从乡村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发和生产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些产品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实用性,并且价格适中,以满足乡村消费者的需求。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企业需要在乡村地区设立售后服务网点,提供专业的维修和保养服务,以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目前相较于城市,相关配套设施仍显不足。

政府与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乡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乡村消费者宣传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经济、舒适等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完善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改善充电设施,加强乡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乡村地区建设充电设施,同时支持乡民在自有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这样可以为乡村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目前来说在乡村领域,“充电难”与旅程焦虑仍比城市要大。

金融支持需要加大力度。

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乡村消费者解决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金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向乡村消费者提供贷款、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务,以降低购买门槛,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销售。

总之,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研发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改善充电设施、提供金融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L8ipr7kWjW7GY4tlfw-_XmwEJp--6PXs2NtxIcIV--o6hU__

编辑:萧培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