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浇出“智慧田”
兰考县红庙镇高标准农田。人民网 程明辉摄
七月的豫东平原,兰考红庙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生机盎然。智能传感器捕捉土壤变化,5G指挥中心数据跳动,红城农业负责人金鹏飞笑称:“手机点两下,半小时浇三四亩地,比以前扛水管强多了。”
这片2023年建成的示范区,每亩投资超3000元,配全自动化设备,成“整县推进”样本。数字乡村服务中心的“四情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工作人员展示:“靠数据每亩年省200多方水,化肥农药少用三成,产量不减反增。”
然而,这般“科技范儿”曾因资金卡壳。高标准农田前期投入大、回本慢,不少农户、企业望而却步。兰考以“建设+运营”破题,红城农业牵头,专业公司运营,农行河南省分行送来“及时雨”,解了投入难题,让科技设备落地生根。
据了解,通过对兰考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做好综合经营,农行河南省分行打造了金融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样板,有效带动粮食领域贷款较快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支持近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授信金额34.08亿元,累放16.8亿元。
兰考县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毛嘉悦摄
在做好高标准农田金融服务的同时,农行河南省分行以田破局,强化多部门联动协作,围绕上下游客群,打造粮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模式。
“种粮有‘粮农贷’,买农机有‘农机贷’,收粮时还有专门的贷款托底,手续简单,到账还快。”种粮大户郭胜民最有体会,去年他想扩大种植规模,资金周转不开,申请贷款后三天就到账了,“以前贷款跑断腿,现在手机上填填信息就行,咱农民也能轻松‘借钱种地’。”
农行的金融“活水”还浇出了“抱团干”的甜头。在兰考,零散的地块通过“流转+托管”连成万亩大田,收割机在田垄间穿梭,统一采购的良种、化肥直送地头,就连销售都有专业团队对接。
“土地流转后,俺一亩地每年能拿800元租金,在地里打工一天还能挣80块,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双杨树村村民李大姐算起账来清清楚楚。她家里的5亩地,以前自己种小麦、玉米,除去成本一年剩不了几千块,现在“旱涝保收”,收入翻了近一倍。
如今的兰考,21万亩高标准农田像一块块绿色的棋盘,在豫东大地上铺展开来。田埂上,智能喷头有节奏地旋转;机房里,墒情、虫情等各类数据闪烁不停;村庄旁,“共富工坊”里笑声阵阵……在农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让乡村振兴的底气足了起来。
(责编:黄莎、徐驰)
http://henan.people.com.cn/n2/2025/0724/c351638-41301379.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审核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