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是我国当下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浙江省机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省级低空经济国资平台。通过构建“低空三张网”、打造“低空三中心”的核心发展模式,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培育产业新生态,为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夯实基础,构建“三张网”运行体系
浙江省机场集团立足区位优势,前瞻性布局地面网、空中网和监视网建设,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地面网络初具规模。创新采用“投建管一体化”模式,先后托管运营建德、德清、宁海等11个通用机场及舟山六岛直升机起降场。其中,建德机场通过五年专业化运营,空域拓展至570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通用机场发展的标杆:首个通过SMS安全管理体系局方审核、首个实现航空器起降远程指挥、首个省级航空应急救援主运行基地。德清机场托管后飞行小时数同比增长3.6倍,空域面积扩大40%,运营效益显著提升。
低空通信监视网,实现浙江900米以上低空通信监视信号的全覆盖
空中网络立体联通。科学规划全省“两横两纵”低空主干线航路,获批39条低空航线,开通建德至舟山、黄山等6条短途运输航线,航线总数位居华东地区首位。形成省内省际“双循环”“干支通”深度融合的低空交通网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新通道。监视网络全域覆盖。部署19套VHF通信设备和14套ADS-B监视设备,实现全省900米以上低空通信监视有效覆盖,成为全国首个突破通航飞行“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技术瓶颈的省份。这一突破性进展为低空飞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标志着浙江低空管理进入“可视化”新时代。
创新引领,打造“三中心”服务体系
浙江省机场集团所属的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进行飞行调度
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攻关,先后建成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气象服务中心和情报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圆满完成国内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建成省级A类飞服站,集成飞行计划、通信监视、管制服务等七大功能,形成“1+10”全省服务保障体系布局。该中心的建立,使浙江成为全国低空服务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牵头编制2项行业标准和1项技术要求。成功实施全国首个远程塔台指挥试点,累计指挥航空器起降5.1万余架次、8600余小时。创新成果已拓展至11个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医疗救援领域形成特色解决方案,为全国远程塔台技术推广提供“浙江经验”,实现从通用航空到运输航空空管服务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创新实践,展现了省级平台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为中小机场空管业务集约化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生态培育,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舟山机场尝试“通航+旅游”模式,推出“海岛快巴”通航项目,开通了至嵊泗菜园、嵊泗枸杞、东极庙子湖等3条航线。(本文图片均由高磊提供)
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目标,多维度培育低空产业生态。产业平台建设方面,组建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公司,与中信海直合资成立浙江通用直升机有限公司,重点拓展航空应急救援、商务接驳等业务。与丽水市交投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共建地方低空国资平台,形成省市联动发展新机制。业态创新拓展方面,深化“通航+”融合发展模式,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建德机场积极发挥浙江省应急救援主运行基地作用,为航空护林、空中应急救援、浙江省警航训练提供全方位保障;德清机场作为全省第6个航空应急救援常态化备勤点,以“应急优先、快速响应”为原则,开设应急救援保障人员绿色通道,建立应急救援联系渠道,加强应急执勤力量配置,第一时间掌握应急救援信息,提前做好各项应急任务,今年以来圆满完成了天台森林灭火、应急通信演练、亚运通讯保障等重要航空应急保障任务。两个机场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和专业设施,积极对接教育局、中小学校,扩大航空科普研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谋划开发通航文旅周边产品,加快推动“通航+研学”融合发展,开展高空跳伞、低空旅游、短途运输、体验飞行等休闲旅游。
因地制宜,打造低空经济浙江样板
下一步,省机场集团将紧扣“1+1+3+N”工作思路,持续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织密基础设施网络。推进“9(运输机场)+12(通用机场)+N(直升机起降点)”布局,打造“干支通”结合的低空地面网。其次,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2.0版,参与G类空域划设和无人机管控平台建设,构建低空“数字底座”。三是优化低空航线网络。进一步丰富“干支通”航线,规划城市超低空航线,打造浙江低空畅翔新样板。四是构建低空生态体系。拓展低空物流、城市通勤、外卖配送等新业态,打造商业和公共服务生态。五是延伸低空产业链。加快产业体系搭建,谋划成立无人机公司、空管公司,补齐产业链短板,深化政企联动发展。助力浙江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区,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浙江机场智慧。
http://www.caacnews.com.cn/1/6/202505/t20250506_1387106.html
编辑:萧培 审编:徐豪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